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科研工作者要有烧开水的精神记重庆英才计划优

 

2019 年11 月6 日上午,陆军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吴玉章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杯茶水,直冒热气。

看着这杯热茶,吴玉章说:“99摄氏度的水,只能叫热水;100 摄氏度的水,才能叫沸水,差一摄氏度都不行。从事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科研工作者要有‘烧开水’的精神。”

吴玉章

“西南地区也有广阔的天地”

1979 年,16 岁的吴玉章作为学校的尖子生参加高考。

填写志愿时,老师建议吴玉章报考军校,因为有补助,可减轻家庭负担。

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习后,受到校园氛围感染,吴玉章拼了命地读书。早起晨读、刨根问底……当时,他对学医的认知只有“认真”两字。

一次见习经历,彻底改变了吴玉章的看法。

临近毕业时,吴玉章和同学被分配到上海普陀中心医院见习。有一天,一名17 岁的女孩到普陀中心医院就诊,她的黄疸淤积明显,病情不容乐观,普陀中心医院医生初步判断是肝炎转肝硬化。

面对这样的诊断,细心的吴玉章发现了端倪:女孩眼角膜周围有棕褐色圆环。

他赶紧跑到医院图书馆里查找相关资料,又向医院眼科医生请教。最终,吴玉章确认,这种圆环属于角膜色素环,是肝豆状核变性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极为罕见。

吴玉章向主管医生汇报后,普陀中心医院联合华山医院进行会诊,证实了他的判断。

“从那时起,我改变了对‘学医’的看法。不仅要认真学,更要深入临床学,做一名医生,要学以致用。”吴玉章回忆道。

毕业时,吴玉章的志向是做一名医生,但因为成绩优异,他被通知留校任教。

作为军人,吴玉章必须服从命令,而这也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大门——1984 年,吴玉章被调任至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

当时,不少同学听说他要去重庆,感到有些意外:跟上海相比,地处西南的山城重庆,发展速度慢,医学环境落后。

吴玉章却回应:“西南地区也有广阔的天地。”

到第三军医大学后,从事卫生勤务,攻读流行病学硕士、攻读免疫学博士……一路下来,吴玉章重新找到了学以致用的方向:免疫学。

在医学上,卫生勤务属于预防医学,免疫学属于基础医学。从预防医学到基础医学,是从“枝干”到“根基”的转变。

为尽快了解免疫学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吴玉章常常泡在图书馆里,先后自学了结构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分子模拟、合成化学等十多门相关学科知识。

那时候,他查阅的资料、翻看的书籍多到连书架都放不下了,甚至,常常半夜三更突然从床上坐起来,找出纸笔,把刚刚迸发的想法记下来。

埋头苦学、刻苦钻研……吴玉章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不折腾不行!”他笑着说,“不要小看免疫学研究,这里面的学问太多、太深。”

“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免疫学”

开展科学研究,必须要有实验室。在吴玉章的记忆里,搭建实验室是一次“大折腾”。

那时候,第三军医大学仅有7间空房供他使用。条件虽然有限,时间却不等人。迎难而上,吴玉章决定带着学生干起来。画实验台图纸,买实验器具,安装水龙头……实验室装修全由他们自己完成。

当时,在沙坪坝区,哪家五金店的钉子便宜、质量好,吴玉章和学生们很清楚。而实验室搭建完毕后,为节省时间,吴玉章直接住了进去。许多时候,开展实验,为减少实验服穿脱时间,他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6个小时。

建实验室赶、开展实验赶,吴玉章为什么要这么赶?

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吴玉章第一次出国,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免疫学大会。这次会议,让他意识到,中国免疫学研究至少落后美国20年,必须要迎头赶上。

一直以来,有效的免疫识别是免疫学的核心问题。回国后,吴玉章决定,要把免疫识别的研究做深、做新。

“美国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都很新,但跟随他们的脚步没有意思。”吴玉章的想法很纯粹,“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免疫学,我们的免疫学要‘Made in China’!”

“烧开水”的精神

受药品研究启发,将分子设计引入免疫学;受交叉学科影响,建立国际首个病毒表位数据库……30 多年来,吴玉章把免疫学研究做出了“自己的道道”。

如今,吴玉章已经成为中国免疫学界的领军学者,是重庆英才计划首批优秀科学家。即便如此,他仍不敢有丝毫松懈。

上一篇:免疫学简介第四章补体系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