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禽脑脊髓炎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第24卷第2期(总第124期)后,开始由接种部位经神经通路向中枢神经其它部位扩散,7日龄雏鸡接种7 d后可见临床症状[5)。Calnek等人报道经口胀感染的潜伏期至少10—11dj6]。荧光抗体法抗原定位研究表明:口服感染1日龄雏鸡1—5 d,抗原出现在腺胃粘膜上皮细胞、腺小管上皮细胞,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间质成分,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10 d,胰腺,肝窦壁细胞也出现阳性细胞,15—30 d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阳性细胞,25 d达到高潮,30d时变得很弱;脑内接种感染1日龄雏鸡,第5 d中枢神经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细胞、腺胃和十二指肠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10一15 d上述部位荧光反应逐渐增强,并在20—25d时达到高峰,30d时变得很弱『7)。可见该病毒无论经口服感染或是经脑内接种感染均可发病,主侵中枢神经而呈现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的病变和特征性的临床症状。5禽脑脊髓炎的诊断血清中的/\EV抗体琼扩反应阳性、荧光抗体法病毒抗原定位呈阳性、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即非化脓性脑脊髓炎,都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在排除类症的基础上,病理组织学变化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之一c1)。为获得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研制出AE琼扩沉淀抗原,经实验室和部分鸡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抗原效价1:32,可检出不同日龄、不同发病时期、不同品种的人工感染鸡和自然发病鸡血清中的AE抗体,结果可靠,方法简便,可以推广应用『9)。6禽脑脊髓炎灭活油乳剂疫苗的研制试验表明:灭活油乳剂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Ilo]。7禽脑脊髓炎病毒的提纯和电镜观察6日龄SPF雏鸡胚经卵黄囊接种禽脑脊髓炎病毒,10 d后解剖鸡胚,收集尿囊液和采集脑、消化道和胰腺,用玻璃匀浆器制备20%的组织悬液。组织悬液经3次冻融以充分破坏细胞,释放病毒,然后4500r/min离心20rain,1000r/rain离心40min。上清液经浓缩后轻轻加入已含2 mLCsCl不连续密度梯度的5 mL离心冒内。4500r/min超速离心2h,12℃。在CsCl连续密度梯度内取出含AEV的组份后,经对蒸馏水透析除去CsCl,用聚乙二醇—6000透析浓缩。病毒样本经过l%磷钨酸负染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AEV粒子c155。8禽脑脊髓炎过程中免疫机理的研究最初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试图找到该病的免疫途径,Mohanty认为体液免疫是重要的。顾玉芳等对免疫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数量的变化情况和中枢神经围官性浸润的细胞类别的研究表明,在第5天血清琼扩反应阳性;免疫器管中的脾脏和法氏囊,在感染后第5天、胸腙在第lo天,RNA阳性细胞增多,这兰细胞包括前浆细胞和浆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在感染后5一10dANAE阳性细胞增多,其主要是巨噬细胞;对中枢神经围管性浸润的细胞类别的研究表明,管套中有约60%一70%的RNA阳性细胞,20%一30%ANAE阳性细胞,此外还有个别胶质细胞c8)。吉仁太认为:AEV感染后可诱导出活跃而持续的体液免疫反应,表现为免疫器官中RN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持续存在和血清沉淀抗体出现较早L12’;这也符合Westbury提出的“体液免疫而不是细胞免疫在阻止本病感染上起作用,,c13J。9禽脑脊髓炎过程中的分子免疫机理研究用禽脑脊髓炎病毒NH937毒株脑内接种1日龄SPF雏鸡,分另g在攻毒后1,3,5,10,14,20,25 d和30d宰杀对照组两只和攻毒组4只,取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结合临床观察、肉眼观察大脑和小脑的病变,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AE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和修复规律;研究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增生为主的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以脑组织的血管围管性浸润为特征的脑组织特异性免疫的发生、发展规律。采血液、胸腺、脾脏制备单个淋巴细胞悬浮液,供测定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用及其凋亡,研究了其分子免疫机理。 g.1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研究用流式细胞术和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单克隆抗体LIIJ,研究了实验性禽脑脊髓炎过程中血液、胸腺、法氏囊和脾脏中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规律:血液、脾脏、法氏囊CDl9+细胞(B细胞)在攻毒后的3 d和5d时均显著或不显著地高于对照,10d时减少与对照相同,这是因为以CDl9为标志的B细胞活化转化为浆细胞时逐渐丢弃CDl9。紧接着丢弃CDl9的浆细胞只能存活几天就死亡。若在10d时转化为浆细胞那●么CDl9+细胞(B细胞)数量减少与对照相同,紧接着丢弃CDl9的浆细胞只能存活几天就死亡,则在14 d时死亡,这与本研究其它报道中血液淋巴细胞的凋亡和死亡在14d时显著高于对照一致。与此同时血液的CD3+T细胞从攻毒后3一10d显著低于对照,而CD8+T细胞在攻毒后的3—20d时一直高于对照但不显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单克隆抗体,确认实验性禽脑脊髓炎过程中,脑组织的血管围管性浸润细胞的类型和变化情况:到第10d时脑的损伤最重;10d开始血管周围管套现象明显,管套的细胞成分又以CD3+细胞和CD8+细胞为主。管套的细●胞起初只是l一2个小淋巴细胞,CD3和CD8均呈阳性,14,20,25 d的更明显,由数层达20—30层,细胞成分也变得复杂,除淋巴细胞外还有较大的细胞,疑似小胶质细胞或网状细胞。25—30d时管套既多又大,但管套细胞略有松散,周围可见单个或成串的CD3+细胞和CD8+细胞,在移向炎灶,在变性、坏死、溶解的蒲肯野细胞周围有数个CD3+细胞和CD8+细胞。其免疫方式很可能是到第10天,随着病情的发展首先激活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之后进行体液免疫;同时,随着管套的形成,在脑组织以CD8+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