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保卫生物安全的先驱汪美先

 

*本文得以完篇,首先参考了高谦教授1986年1月撰写的汪美先传记;又承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重要病原微生物防治基础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志凯教授提供由他本人撰写的传主事迹和收集的大量一手资料,并审阅初稿;另外还参考了王鹏撰写的“闪光的生命——记微生物学家汪美先教授”;最后请传主之女儿汪力亚教授审定。本文作者一并在此谨致谢忱。

汪美先遗像(1914—1993)

汪美先,英文名 Wang Mei-hsien,1914年1月6日生于浙江省衢县(今衢州市)县城。1993年6月4日逝世于西安。

汪美先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在衢县任职员。汪美先4岁发蒙,6岁入衢县浙江省立第八中学(今衢州一中)附小,1926年小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杭州安定中学(今杭州第七中学)。1930年考入上海同德医学专门学校(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前身之一),1933年转入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1936年毕业。毕业后到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细菌学教室深造,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1938年到兰州任中央卫生署西北防疫处鉴定检验部主任,1939年开始兼任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兰州医学院前身之一)细菌学传染病学讲师,1940年曾在甘肃省卫生处任技正兼保健科长3个月。1940年6月到内迁重庆的国立江苏医学院任副教授,兼任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1944年11月任西北卫生实验院(兰州)技正兼鉴定检验室主任,同时兼任位于陕西汉中的国立西北医学院细菌学教授。1946年1月至11月,到中央生物化学制药实验处上海生物制品厂任技正兼主任,1946年12月至1947年8月在东北生物制品厂(长春、沈阳)任技正和主任。1947年9月回到上海原单位。1948年10月在上海担任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所属的制药公司筹备处技正兼主任。1949年上海解放后该厂更名为华东人民制药公司生物制品实验所,汪美先曾担任主任一职。1948年至1950年他还兼任私立南通学院医科细菌学教授。1951年4月,他重回西北到西安工作,先后担任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一军医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的细菌科(后改为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兼主任,还担任过科研部部长。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被评为中国高等学校一级教授。

汪美先是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曾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陕西省卫生厅科学技术顾问、《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等职务。

汪美先大学毕业后到日本进修细菌学,显然以病原细菌为主要方向,因此辍学回到抗日后方即担任医学检验工作。期间他在几个医学院教授细菌学,教学之余也开展过一些带有研究性的调查工作,他和中央卫生实验院预防医学研究所合作,做过“中国人血型之统计”研究,也做过“自家血球吞噬现象的实验”,这是我国这方面工作的较早期实验观察,他还写过马齿苋对菌痢的作用的实验报告,这是直到今天还在不断讨论的课题。那时条件简陋,经费拮据,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实验工作,实属不易,而他考虑的课题,也切合当年缺医少药的战时环境。在1951年前的十几年中,他主要从事教学和生物制品两方面的工作,直到从事军事医学研究后方能集中力量开展有关病原的系统研究。

从1951年开始,直至1960年代,汪美先教授在我国微生物学研究设备和实验条件都落后的情况下,领导科技人员从实际出发,深入到城镇、农村和部队,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发表了《西北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地理分布》、《西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幼羊电针疗法的初步试验》,他在国内首先对西北地区乙型脑炎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953年11月在《微生物学报》上就发表过乙型脑炎病毒抗原的粗制试验报告。他领导的研究集体在1960年代从蚊幼虫分离而在小白鼠脑内传代较少的两株乙型脑炎病毒SA14和SA4,由于对小白鼠的致病性较弱,被选为研制疫苗的实验对象,随后得到的SA14-5-3株,对小白鼠脑内接种无致死性,经地鼠肾细胞和小鼠脑内传代残余毒力较稳定,被卫生部批准进行临床研究,1976年又选育出免疫原性更佳的SA14-2株,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完成大量生产工艺。20世纪80年代后期证明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有效。这项工作几十年来一直不断深入,1984年汪美先教授与马文煜教授等获得了抗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活性很高的单克隆抗体。随后马文煜教授把这种单克隆抗体用于乙脑的临床治疗,1997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唯一的医学成果便是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治疗乙型脑炎。这是汪美先领导的科研集体长期坚持,靠几代人努力获得的重大成果。这一研究成果的获得,提供了一个从前期实验室研究到制造出疫苗用于临床的示范性案例,为研制防治急性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开辟了新途径。1980年代后期,汪美先亲手在四军医大创建了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研究室,为今天的全军重要病原微生物防治基础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中国免疫学杂志文献计量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